天山網訊(記者鄧麗慧報道)這是一次銘記在心的精神洗禮。這是一個終身難忘的沙海之旅。12月22日12時05分,伴隨著雄壯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第二屆中國·新疆兵團沙海老兵節在十四師四十七團老兵廣場隆重開幕。
  四十七團沙海老兵、兵團第二代、和田軍分區代表向新落成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和田紀念碑敬獻花籃,深切緬懷革命先烈。
  12 月22 日,對於四十七團的幹部職工群眾來說是值得永遠懷念的日子。64 年前的這一天,四十七團前身——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一兵團二軍五師十五團的1800 名官兵從阿克蘇出發,在荒漠原野風餐露宿18 個晝夜,徒步急行軍790 公里,橫穿塔克拉瑪乾大沙漠,勝利解放和田,受到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首長彭德懷和習仲勛的通電嘉獎。
  從那天起,這支部隊就留在了這裡。絕大多數老戰士們從進疆到離休、離世都沒有離開過和田,一手拿槍,一手拿鎬,忠實地履行著屯墾戍邊的歷史使命……12 時30 分,四十七團六連附近的茫茫沙海上彩旗飄揚,由15支代表隊數百人組成的隊伍高舉紅旗冒著嚴寒向沙漠腹地挺進,重溫當年老戰士在沙漠中行軍的艱辛。
  這一天,四十七團駐地氣溫低至零下7 攝氏度,是入冬以來最冷的一天。
  行程2.6 公里、耗時50 分鐘的沙海之旅,來自二二四團中學九年級(2)班學生李記洋幾乎是一路小跑。談及體驗感受,他說“真的很累。以前都是聽老師們講老戰士們橫穿沙漠的艱辛,這次我是真切地體會到了,他們太不容易了。老兵爺爺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們應該發揚他們不怕困難的精神,勤奮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將來為家鄉的建設作貢獻。”
  看到學生們努力前行不甘落後的情景,二二四團中學教師許強顯得很欣維他說:“這次活動本身就是一個大課堂,對同學們思想上的觸動很大。傳承老兵精神要從娃娃抓起,我們回到學校後還要組織主題班會,讓參加活動的同學做交流發言,做好老兵精神的傳承工作。”
  畢業於開封大學的志願者朱瑞玲今年8月來到一牧場工作,第一次參加沙漠徒步活動,她很興奮:“2.6 公里不到老戰士當年行軍距離的三百分之一,老兵們當年18 天走了790 公里,真是個奇跡。這次活動是一次精神的洗禮,更堅定了我扎根邊疆的決心。”
  艾麥提·吉吾是四十七團六連退休職工,徒步活動的終點就在他家附近,他熱情地邀請參加完活動的職工群眾到他的家裡喝茶,老人用流利的漢語與我們交流:
  “老戰士的故事我們團裡人都知道,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好日子,應該讓更多人知道他們的故事,向他們那樣能吃苦能奉獻,我們的日子肯定會更好。”
  為了讓更多人知曉老兵的故事,傳承老兵精神,更全面地展示老兵屯墾戍邊的風采,四十七團紀念館進行了全面改擴建並於12月22日正式向社會開放。
  開館首日,前來參觀的職工群眾絡繹不絕。多媒體查詢屏、多媒體視頻播放終端、電子翻書、定向音響、地面投影、120 度環幕等多媒體設備一應俱全,參觀者們興奮地交流著。
  “老兵精神是我們團寶貴的精神財富,這次擴建紀念館,增加展品、應用多媒體技術,就是為了全方位、多形式地展示四十七團的發展史,打造紅色軍墾文化。明年初,我們將申報國家4A 級旅游景點,讓更多游客瞭解屯墾戍邊史,參與傳承老兵精神。”四十七團屯墾戍邊紀念館、紀念碑管理委員會主任王陸華說。
  通過沙海老兵節的舉辦,老戰士們的故事被越來越多的人知曉。兵團福建商會會長鄒賢斌參觀完紀念館,深深地被軍墾戰士的堅守和奉獻所感動,向紀念館捐款2萬元、向四十七團學校捐款10 萬元。他說:“沙海老兵的精神非常鼓舞人,值得我們每一個企業家學習,要為社會多做貢獻。”
  八師自由撰稿人張俊平是兵團第二代,從1997 年起他開始致力於收藏反映軍墾文化的實物和圖片。聽說四十七團紀念館改擴建的消息,他將自己收藏了10 多年的320 多件物品全部捐獻給了紀念館。“老兵的故事感動了我。我的父輩是軍墾戰屍作為兵團第二代,我就是希望更多的人看到這些展品,通過展品來瞭解兵團和兵團歷史,來支持兵團的建設和發展。”
  參觀完新落成的紀念館,86 歲高齡的老戰士王傳德十分高興:“面積大了,展品更豐富了,更全面地反映了四十七團新老戰士的奮鬥史。舉辦沙海老兵節、重建紀念館,我們很感動,大家沒有忘記我們,我們要做好黨的宣傳員,讓更多人為兵團發展作貢獻。”
  “沙海老兵精神是兵團精神的重要源泉之一和具體實踐,在全社會特別是中青年一代當中弘揚沙海老兵精神,是對兵團精神內涵的豐富和傳承,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談及老兵精神,兵團黨校教授王玉林說。
  從老戰士們滿懷信心的話語中,從沙海中兵團第二代、三代清晰的足跡中,我們看到前輩開創的事業後繼有人,屯墾戍邊的大旗高高飄揚。  (原標題:第二屆中國·新疆兵團沙海老兵節見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pusxhkapymv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